欢迎进入济南市饲料协会官方网站!
济南市饲料协会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行业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行业动态>>行业动态
奶业30年回忆录
2020-10-12 446 返回列表
奶业30年回忆录

——中国奶业发展周期初探

夏建民 中国农大

奶业30年风起云涌,有聚有散,有意气风发、气吞山河的豪言壮行,有转型升级的离场阵痛,有节本增效、精打细算的艰苦奋斗,有国际竞争预与欧美试比高的云霄畅想;奶业人不容易,奶业人很踏实。作为一个多年的奶业从业者,工作之余对奶牛养殖业发展周期留下些许感悟,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和触动。


纵观奶业近30年的发展演变历程,发现我国奶牛养殖业存在约8年的周期跨度,包括3-4年的调整周期和4-5年的景气周期。调整周期源于养殖场大干快上、快速扩群和进口冲击带来的产能过剩和奶价低迷,景气周期源于养殖内部的结构调整、环保淘汰以及消费温和增长等因素最终导致的供给不足。


如同经济发展的周期规律一样,我国奶业在波动中螺旋形上升,虽然产能有进有退,包括散养、养殖小区和中小牛场在不同周期中的被动出局,似乎在浪费着社会资源,但同时养殖结构不断优化,质量不断提高,产业组织模式悄然变化,一体化比例持续提高,供给侧改革虽有阵痛但产业生存能力得到了提高,产业完成了从初级向中级形态的过渡,未来必然迈向发达奶业的成熟业态;这是我国奶业向西方成熟奶业特征演变同时兼具本土特色的最小阻力路径。 

`1602220382536951.png`

图1 1998年以来我国奶牛养殖发展周期粗划


第1周期:1998-2006散养爆发


1998年之前的奶业已有诸多分析,鉴于年代过于久远,不再赘述。第1周期为什么叫爆发时代,先讲一个翻跟头的故事。1949-1978年的29年我国牛奶产量年复合增长率(CAGR)是5.3%,改革开放到1998年的20年牛奶产量CAGR是10.6%,加速度翻一个跟头。1998-2006年的8年我国奶业生产迎来了爆发式增长的黄金时代,是依靠散养户大量进入养殖行业的粗放增长时代,牛奶产量CAGR达到20.5%,加速度较前一阶段再翻一个跟头(图2),在我国奶业发展历程中也将是空间绝后的,牛奶产量也如量子跃升一般,基本满足了百姓的消费需求。


`1602220421520708.png`

图2 1978-2019年中国牛奶产量增速演变(万吨)

               

第1周期的高点年份值得商榷,个人更倾向于2006年而不是发生特殊事件的2008年,依据之一是2007年上半年山西、内蒙个别地区出现“倒奶杀牛”现象(李莉,2008),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说明原奶已经出现季节性过剩;针对奶牛养殖的困难局面同年9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提出的“奶八条”奠定了此后多年的产业扶持政策的方向。


为什么我国奶业会在1998年之后迎来爆发,可能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共振,其原因值得探究,深挖根源才能醒之后世。最直观的一个因素是1998年底蒙牛创立,“鲶鱼效应”激活了奶业活力,依靠营销模式和产品创新使牛奶走进了大众视野,为老百姓所熟知,同时牛奶本就为老百姓所偏爱,从而带动了养殖和原奶生产的爆发式增长,为我国奶业发展做出了里程碑式的贡献。


其次,消费伴随着经济和收入增长而增长,房地产市场的启动以及2001年中国“入市”,我国经济增长的斜率变得更加陡峭,名义GDP的CAGR更是超过了13%。第三,可能与产业发展特点和居民消费习惯有关,1980-1996年前后,我国肉、蛋产量高速增长(图3),禽蛋和猪肉产量的CAGR分别达到14.5%和8.8%,之后增长斜率明显下降,奶业接过增长的“接力棒”也合情合理。


`1602220469101991.png`

图3 1983-2019年猪肉、禽蛋和牛奶产量变化(万吨)


第1周期的特点是奶牛养殖主体以千家万户的散养模式为主,2007年占比达到70%以上(李胜利,2008),依托廉价的饲养成本,同时农民不考虑劳动付出的机会成本,散养模式的盈亏平衡点仅为1.2元/kg原奶(曹志军,2008),养殖效益非常好,此时的奶牛养殖是真正的富民产业。同时在乳制品进口关税和出口导向汇率的加持下,我国原奶生产直接对抗国际乳制品市场毫不落下风。但粗放增长和质量需求之间的矛盾,为奶业的风险爆发埋下了隐患。

第2周期:2007-2014结构升级




2007-2014年第2周期所经历的产业转型升级是大多数奶业人亲身经历过的。从第2周期的发展过程,可以鸟瞰出我国奶牛养殖业的演变规律——即“8年周期:3-4年调整+4-5年景气”(图5)牛市长于熊市


第2周期的最典型特征是原奶产量总体保持小幅波动,养殖内部进行着结构调整和质量提升。养殖主体中的散养户转型养殖小区再转型为规模牛场,在周期终点散养模式基本消失。散养退出的市场缺口,给规模牛场的快速发展留下了市场空间。奶业的高光促使金融和产业资本推动了一批养殖集团的上市和壮大,规模牛场建设进入火箭加速时代,奶牛养殖业完成了以规模牛场为根基的原始积累阶段,奠定了现代化奶业发展的基础。


此阶段特点1是生产力的发展推动单产和效率的提升,规模牛场的壮大使得现代化装备和标准化技术得以迅速推广,包括“金钥匙”在内的技术推广培训大力开展,奶牛单产总体提高45%。特点2是消费温和增长和乳企双雄崛起,乳制品消费CAGR达到4.8%,双雄销售额从400亿增长到1000多亿,增长了150%,这也证明了我国奶业发展的最大优势是有一个巨大并且缓慢增长的消费市场。


特点3是进口乳制品爆发。2007年之前我国乳制品进口总体平稳,2008-2014年快速增长,进口量(折合液态奶)的CAGR达到了26.4%(图4)。其因一是2008年4月《中新自贸协定》签订,这使新西兰成为第一个与中国达成自贸协定的发达国家,乳制品进口关税逐年降低。其次是规模牛场的建设和高昂融资成本、饲料成本上涨等推动公斤奶成本上涨。第三是汇率变动,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逐渐从8左右升值到6.2,进口乳制品的价格就相对便宜30%。


以上综合因素使得我国奶牛养殖竞争力下降,养殖业以一己之力独面西方成熟的全产业链的竞争,初级形态的奶业犹如冷兵器对抗坚船利炮,不得不收缩根据地。周期结束后又恰逢欧盟实施多年的配额政策的放开(2015年),欧盟产能的释放开始冲击世界。这也解释了此阶段消费增长的缺口基本被进口乳制品所挤占的根本原因,决定了下一周期以进口乳制品冲击和养殖低迷调整开局。

`1602220525418926.png`

图4 1999-2019年中国乳制品进口量(折合液态奶,万吨)


第3周期:2015-2022产业蓝海


身在此山中不免有当局者迷的困境,作为现下的奶业周期演变,第2周期的发展特点和时间跨度值得借鉴和验真。预测演变如下,3年调整:第3周期以2015-2017年奶价持续下行的调整周期开启(图5)。外有廉价进口乳制品的冲击,内有养殖大跃进的过剩产能,加上“环保风暴”横扫全国,养殖业亏损严重,2018年行业亏损面超过50%,养殖小区步第2周期散养户的后尘,也基本消失,同时规模牛场内部进行着优胜劣汰,行业诞生了流行一时的存量整合模式,一批竞争力差、环保存在短板的中小牛场被动退出行业。但也看出,鲜有养殖集团和万头牧场因经营不善被动淘汰和倒闭的案例,从一个角度说明其确实有更强的生存能力。3年调整使得养殖行业锻炼了管理内功,提升了原奶品质,强化了应对进口冲击的生存能力。

`1602220567283430.png`

图5 周期中的调整和景气交替


5年景气:2018年产能淘汰和奶价触底反弹,奶源又变成了香饽饽,奶价逐渐走高。对奶源的饥渴推动了下游乳品企业加速自建奶源和养殖业一体化并购,龙头乳企对大型牧业开展频繁收购和控股,从顶层设计新建牛场、加工厂的交叉持股和利益绑定,趟出了产业链一体化的一条成功途径。新建牛场如火如荼,进口牛大增,一如2013年前后(图6),景气周期预计在2022年前后触顶,前后一年容错,模糊的正确优于精准的错误。部分新建奶源因从顶层设计上实现了一定的利益绑定,产业组织模式的升级使其拥有更强大的生存能力,未来的市场犹如一片蓝海。

`1602220626806121.png`

图6 奶业景气期的进口活牛(种牛)对比(万头)


第3周期有什么特征呢。首先,乳企和大牧业完成股权绑定,2020年5万头以上的养殖集团除少数几个外资和国资背景的之外,基本都实现了股权绑定,未来2年会有进一步的入股和并购动作。周期始末,自有和股权绑定的奶源比例将从20%~30%提高到40%~50%,完成翻倍。有个问题值得深思,奶业调整周期中合同奶源对乳企是有利的,为什么一体化比例仍会持续提高呢?调整周期的得利和景气周期抢占市场的根基两者的反复权衡,市场经济要求效率最大化,经济规律需要减少周期波动中产能进退的资源浪费……


特点2是在顶层设计上规划一体化产业链的萌芽起步,上下游在新建乳品厂和牛场中交叉持股,实现一定的利益联结,未来收奶量和奶价更加稳定,养殖场话语权和利益得到了更多保障,从而推动产业链组织模式向成熟业态升级和演变。


特点3是养殖行业进入的门槛越来越高,新建牛场基本都是千头起步,奶业企业和产业资本规划的都是大型和万头牧场。


特点4是生产力(技术)不再是限制养殖业竞争力提高的因素。2020年牧业集团成母牛单产均在10吨以上,中小牛场也达到了8~9吨,牛奶质量大部分已达到欧盟标准,在效率和质量竞争上基本与西方国家齐平,下一步只会是进一步超越,诞生大批13吨和更高单产的牛场。聪明又勤劳的国人总是能做到世界第一。


最后,牛奶产量将打破12年来徘徊不前的局面,开启新一轮增长。大批新建牛场使原奶供给端增长;低温奶、高端奶、本土婴幼儿奶粉企业的快速发展,以及消费者对源自本土奶源的乳制品的消费偏好提升,消费升级使奶业能更好的发挥本土优势,需求端对本土原奶的需求同样在增长。


第4周期:2023-2030一体化


第4周期发展的主要特征应是产业组织模式和生产关系的变革。调整周期将会重走产能过剩、奶价低迷的老路,一体化绑定的奶源获得了更强的生存能力,未绑定的中小牛场难道不会成为这一轮周期优胜劣汰的对象,一如2015-2018年的养殖小区。周期末端一体化比例会进一步提升,自有和股权绑定奶源可能会达到80%~90%,历经4轮奶业周期我国奶业产业链一体化基本完成,是不是已经有点西方奶业的特点了?产业发展规律提醒我们,有思想的养殖企业应该在顶层设计上,与乳企实现利益绑定才是出路。


产业链实现一体化,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当前奶业发达国家一体化的发展模式,是奶业发展的高级形态;可以减少上下游的行业内耗和博弈,强化产业链内部协作,优化资源配置,产能供需和质量标准将得到更好的调配,奶牛养殖的周期波动可能会变的更为平缓;奶业振兴并非一朝一夕。 


第5周期:2031-2040畅想大并购?


产业链一体化基本完成之后,养殖和加工已经相当于是一个企业,更多的变化可能会发生的乳企之间。纵观西方乳企发展历程,均是通过不断并购重组而壮大,自上世纪50年代开始乳企间的并购加速(下图),经历半世纪的时间实现了一国一个或多个乳企主导的局面。例如2011年新西兰乳品局、乳品集团和Kiwi公司三家合并成立了恒天然公司,占有了新西兰90%以上的原奶市场;2008年荷兰两家合作社菲仕兰食品与坎皮纳国际合并,占据荷兰80%以上的原奶市场。法国的市场比较特殊,有合作社Sodiaal、私人企业Lactalis、Danone和Savencia,可能是所有权结构的不同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整合。


`1602220685640473.png`

二维码
济南市饲料协会 电话:0531-82951001 传真:0531-82951001 邮箱:894620728@qq.com 地址: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80号3-205
Copyright @ 2003-2023 济南市饲料协会 All Rights Reserved.  鲁ICP备19021072号-1 技术支持:智微云